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2016年的報告中,中國工業競爭力僅排名第五;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6年世界品牌500強中,我國以36個席位居第五,其中只有9個是工業品牌。
“兩個‘第五’說明同一個道理,即中國制造業從大到強依然任重道遠中國制造 迫切需要創建以質量品牌為標志的競爭新優勢。”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沙南生近日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工業品牌之旅啟航儀式上表示。
統計顯示中國制造 在全球500余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位居世界第一,穩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我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品牌,品牌的缺失是主要短板之一。
制造業品牌如何創建?品質是第一位的品牌,這需要企業內修實力品牌,尤其要弘揚“工匠精神”。
“消費者買東西品質,首先在意使用價值。現在的中國經濟品質,品質還是軟肋。需要在制造業啟動一場品質革命品質,這樣中國的產品才能在全球立足。”經濟學家周其仁說。
通過高科技在制造業的運用,可以讓企業實現“快功也能出細活”。中昊針織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負責人慎杰說,雖然企業只做襪子這個單品,但2016年全球銷售額近3億美元。北美市場每賣出100雙襪子,就有6雙是中昊的。這背后的關鍵之一,就是企業引進的700臺智能織襪機器人,相較此前可替代2000名工人。不僅品質穩定,還提升了生產效率。
除了內修實力,打造品牌還需要外修形象,講好“品牌故事”。講“品牌故事”不僅是企業的事情,也是產業、地區乃至國家的事情。山東省的“好品山東”,四川省的“名酒名茶”,都是在講述地區和產業的“品牌故事”。
沙南生說,企業講“品牌故事”不是專指做廣告,更不是“虛假宣傳”,而是要用顧客樂于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打動顧客。
作為我國近代制造業的發祥地,上海曾經是我國制造業品牌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制造”也一度是優質產品的代名詞。近些年來,上海的品牌發展遇到了很多新的挑戰,這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
在本屆中國工業品牌之旅上,“上海品牌發展基金”宣告成立。這是國內首家以品牌發展為主導的基金,首期規模為人民幣20億元。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徐逸波說,上海要營造適宜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的制度,為品牌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沙南生表示,圍繞企業品牌培育,工信部將試點推廣品牌培育管理體系的方法,圍繞區域品牌建設,已在75個產業集群開展試點。